20年前,田青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留校。有一天,他教的“中国古代音乐史”课刚刚下课,一个学生问他:“老师,你说中国古代的音乐这么好,那么好,可他们现在在哪儿呢?”田青当时颇觉尴尬,无言以对。
是的,与其它艺术相比,音乐的确有它的特殊性。音乐是时间艺术,是即现即逝、随生随灭的。作为一个讲授“中国古代音乐史”课的教师,面对学生,田青真希望能穿越“时空隧道”,走进悠悠远古,走进那个金声玉振、琴瑟友之的时代,去亲聆心向往之的古代音乐,并把它们记录下来,再传授给学生。
田青决定去寻找那隐藏在时间背后的古代音乐。可到哪里去找呢?这就是宗教世界。原因很简单:宗教音乐的原始动机和主要目的、主要功用不是“审美”、“娱人”,而是“通神”、“娱神”。它无须、也不可能追随在世俗的、不断变化着的审美观后面。在宗教音乐形成的过程中,它曾直接向世俗音乐吸收营养;在它形成之后,也与非宗教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。但是,不管怎么说,寺庙宫观的院墙却构成了一座座巨大的“冰箱”,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隔绝了滚滚红尘中的种种袭扰,保持了传统的延续。
于是,田青开始了新的学习和跋涉。他投考到曾一度关心过佛教音乐的著名音乐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的门下读研究生。而后,又不顾一切地违背“不要搞佛教音乐”的师训,背着一个破录音机、一壶水和一个装着书和干粮的绿书包,睡在火车的座位下面,独自开始了参五台、谒峨嵋、拜九华、觐普陀、涉敦煌、造访前藏、后藏、安多、康巴数百所汉、藏寺庙的漫漫朝觐路。在此期间,田青特别留意穷乡僻壤、深山老林的荒郊野庙。他始终坚信,只有在人迹罕见的山野里,才会有珍宝。
时光荏苒,一晃十多年过去了。当我们看到田青的《中国佛教音乐史论稿》,看到《中国宗教音乐》等大量有关佛教音乐研究的文字时,不由得为他的斐然成就而感叹。特别是田青在推出“原汤原汁”的中国佛乐录音的同时,又把佛乐团带到欧洲去演出。中国的古代音乐,通过佛教音乐,终于鲜活地出现在人们面前。
|